亲爱的朋友,您好!欢迎您光临北京慧灵,请您先 注册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欢迎您! >> 新闻资讯 >> 交流园地 >> 交流分享 >> 浏览文章
智障者:“父母老了谁照顾我”
来源:中山日报 2009年4月6日 第 5194 期 B2版 作者:未知 日期:2009年04月16日 访问次数:

点击浏览下一页

■ 我市准备尝试以工疗站模式,培训提高智障者就业技能

■ 业内人士认为,靠社会力量推进智障者康复就业才是根本出路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我市将在下月全国助残日正式推出市工疗站,这个以工作、康复、娱乐为一体的服务站设在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工疗站将与企业合作,成立工作坊,培训提高智障人士的就业技能。通过这个平台,给智障者一个提高生存技能的机会,每让企业成功接收一个智障者,就意味着减少了一个家庭的痛苦和后顾之忧。

    ■智障者:父母老了谁来养活我


    19岁的林晖一边看管其他残疾小朋友,一边还要训练他们学会拖地、晾衣服,咋一看还以为是特殊学校的一名老师。因为中度智障,林晖七年前进入小榄博华特殊教育学校,经过系统和专业的学习后,现在的他不仅生活能基本自理,还是老师的好帮手。


    不过,像林晖一样的很多智障者却只能留在家里,特别是结束普通义务阶段教育后。16岁之后的他们大多数没有任何技能,生活无法自理。从事残疾教育十几年的小榄博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邓妙华说,学校现有智障学生200多名,且以重度为主。她一直十分忧心的是:16岁以后的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专门的福利机构照顾他们,只能依靠父母和家人,但家人无法陪伴他们一辈子,父母老了以后,谁去照顾他们、养活他们?


    邓妙华不仅道出了智障学生的痛苦,更说出了陪伴家长们一生的苦闷。该校家长何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何嘉健属于轻度智障,以前在普通小学读书,但到了12 岁还在读一年级,去年转入博华特校。他很担心何嘉健长大以后的生活,特别是生存问题。“现在只能希望他在学校学习一些基本常识和技能,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我们也就满足了。”一直以来,何先生充满着愧疚和无奈。


    ■工厂:吸纳智障者就业的凤毛麟角


    如何向智障人士传授谋生技能,让他们长大后能够养活自己?这是横在学校、家长、政府和社会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目前,全市仅有博华特校接收16岁以上的智障者,教学主要以康复和训练为主。“根据实际,轻度者的培养目标是学会卖东西、流水线作业等,最终进入工厂独立做工;中度者主要是在社工及老师的监护下学习挖地、清洁、手工等工作;重度者以生活自理为主,能够照顾自己就不错了。”邓妙华认为,为探索让这些智障者掌握生存技能,博华尝试了很多办法,如开设专业课程,自编了全国首套智障职业训练及就业实践教材,让智障者学习一门谋生技能;尝试把工作坊引进校园,让智障者不出校门就能“工作”;开设爱心店、社会企业等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真正走进社会打基础。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全社会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智障学生能在工厂打工的极少,绝大部分还是回家。”邓妙华介绍,该校目前已经培训了800多名智障者,有500多名离开学校,虽然相当一部分有就业能力,但由于社会偏见,绝大多数智障者没有被工厂吸纳。“虽然国家有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但真正想吸纳智障者就业的工厂凤毛麟角,企业主普遍觉得智障者是残疾群体中的‘最弱者’,不如花钱请个肢残人士。除了工作能力外,企业主还担心智障者的安全和企业形象问题。”


    ■工疗站:教会智障者谋生技能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我市一直在思索推进智障者就业路子,并将在下月全国助残日正式推出市工疗站。据了解,这个以工作、康复、娱乐为一体的服务站设在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工疗站将与企业合作,成立工作坊,培训提高智障人士的就业技能。


    市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陈景华介绍,工疗站有500多平方米,首期准备先录用30名智障人士进站,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这些智障者平时做手工、学文化,学得一门谋生手艺后,最终目标是进入企业独立工作。“进站智障者所创造的利润都归他们自己,另外我市还计划每天给他们适当的生活补贴,整个站可容纳50名左右的智障者。”陈景华说,通过这个类似“孵化基地”的工疗站,一些能力较强的智障者可以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如果在企业觉得不适应,依然可以回工疗站继续学习。当然,一些确实没有能力就业的智障者,就只能一辈子呆在工疗站了。“通过这个平台,给智障者一个提高生存技能的机会,每向企业成功推出一个智障者,就意味着减少了一个家庭的痛苦和后顾之忧。”


    然而,按市残联去年的最新统计数字,全市领证的智障人士超过2400名,而实际智障人士的数字可能会更高。那么仅仅依靠一个工疗站,如何服务这么庞大的智障群体?陈景华解释,设立市工疗站仅是一个导向意义,主要是希望促进和引导每个镇区都设立相应的机构,真正地推动智障人士的培训和就业。


    但有社会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不可否认,全部由财政出钱办起工疗站,政府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维持机构正常运作,而且按照市工疗站规模,全市还得再办50个,才能解决目前全市所有智障人士培训就业。对此,邓妙华认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发展模式”,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推进 “购买服务”模式,鼓励扶持民间参与发展服务机构,靠社会力量培训,推进智障人士的康复就业工作,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建立安全文化概念下的安全社区--访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主席伍达伦
下一篇:精障智障残疾人康复中心入住京城仁合小区遭到业主的强烈反对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招生招聘 - 留言板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