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您好!欢迎您光临北京慧灵,请您先 注册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欢迎您! >> 新闻资讯 >> 交流园地 >> 交流分享 >> 浏览文章
让智障学生享受心理健康的快乐
来源:互联网 作者:孤独的星星 日期:2009年05月07日 访问次数:

       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但在特殊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摸索之中,特殊教育领域为数不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多是以视障、听障学生为主,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往往被忽视。智障学生由于智力发育和行为控制能力等缺陷,存在于他们当中的一些成长问题特别突出以至于他们更需要被小心呵护,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被关注。

一、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的发展,而儿童期是人生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从性质上说,各种身心发展障碍,都会涉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根本宗旨上说,维护智障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智障儿童人格健全发展,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容忽视已成为共识。

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智障儿童心理与正常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规律存在一致性,但由于他们智能上的不足,发展迟滞,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与人格特征方面都与正常儿童有一定的差别,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正常儿童。所以智障儿童比正常儿童更迫切地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

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情绪教育入手,注重环境引导,多方配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培养和控制积极健康的情绪是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通过教育活动使智障儿童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控,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培养健康的情绪,预防和转化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如通过游戏、谈话、情境表演等形式,学会表达情绪,克制和宣泄不良的情绪。也可以帮助智障儿童疏导负性情绪,如愤怒时可以听音乐、作画、进行运动等;悲伤时找朋友倾诉;焦虑时,可以进行自我放松等。

2优化生活的教育环境是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物质环境通常指在生活和教育场所,必要的物质设备,适度的空间条件,能够为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物质保证。作为班主任,我尽量给学生营造多种潜能发展的班级环境,在教室的布置中,推行“一块语言板、一个玩具柜、一个生态窗、一个休闲角”,有利于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上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精神环境指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参与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精神环境近似无形,但能从多种角度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长期外于不良氛围下智障儿童容易形成冲动、愤怒、攻击等不良心理行为表现,甚至导致生理机能的失调。人际结构稳定,气氛轻松愉快,关系密切和谐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精神环境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3家庭、学校和社区相互配合是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的协调配合。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家长进行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可以定期为家长举办讲座,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支持学校和社区开展针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双方共同研究和学习相关的教育技术和方法,采用适宜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还可以组织智障儿童和正常儿童共同参与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活动,爱心手拉手等。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措施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在活动中进行。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各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如心理教育故事会、合作性和益智性游戏活动、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将“我洗小手绢”、“小小值日生”、“今天我当班长”、“他是我的朋友”、“我最喜欢……”等系列活动,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还可以通过教育康复训练,促进智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如利用义务劳动日使他们在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活动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同时提升其自我价值感。也可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歌舞比赛、联谊会等,使智障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愉悦身心,同时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定期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围绕一个主题或智障儿童最关心、最困惑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表达想法和意愿,提出建议,教师充当倾听者和服务者,为智障儿童创设轻松、快乐的环境氛围,目的是让学生缓解压力、寻找快乐,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丰富其精神生活,促进其潜能的发挥。

三、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注意的问题

   1、参与

对智障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没有真情投入的感受,一堂心理健康课可能对他们毫无意义。为此,在课堂上要有多重感觉的恰当刺激,引起他们的兴奋。如在教学《妈妈的生日》时,我从询问学生的生日开始,引发谈话的兴趣,接着转而又问,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大部分学生没有回答出来,于是我采用调查、采访、讨论、写生日卡、送妈妈生日卡、为妈妈过生日等多种形式,一步步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升华,达到了增进学生与母亲之间感情的目的。

       2、分层

教学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于智障学生尤其如此。在心理健康课中要做到设计的环节包容性广,应突出不同层面学生都有所感触或领悟;参与面广,每类学生都有表达的要求;选择性大,每一类学生都可能选择到自我展示或参与形式;开放性强,要淡出课堂的界,形成教育的开放性的“场”。

  3、体验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智障学生的固执特性,时刻提醒作为班主任的我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印象。如《妈妈不在我身边》一课,其中有一个很精彩的环节,当学生明白了对陌生人不能相信,更不能跟着走的基本观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陌生人来到教室门口,说是**同学妈妈的同事,妈妈有事不能接他,让这位同事帮忙把他带回家去。这时老师让这一陌生人来到教室,引发了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程度的思考和关注,建立了良好的防范意识的同学知道决不能跟着陌生人走;有一部分同学想了一会儿,也说不能走,这位被叫的同学犹豫再三,反复判断,才终于留下来没有跟着陌生人走。这一情景较好的反映了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自我防范的知识,获得心理的健康。

 对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智障学生的班主任,我们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研究、科学谋划、大胆实践,使每一位智障学生的潜能和身心得到切实发展,使他们充分享受心理健康的快乐,真正融入和谐社会。

 

http://blog.pjedu.com/more.asp?name=like1212&id=30067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香港:与智障者性交须负刑责
下一篇:孤独症儿童母亲自述:感谢生活让我有这个孩子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招生招聘 - 留言板 - RSS订阅